第(2/3)页 否则,那就成了办专栏了。 “那我就更应该谢谢您了。我本来也没敢想,您都能采用这几首小诗。”阎解放连声道谢后,再询问着说,“这里面那首《光芒》,您觉得怎么样?” 邵敬文听他特别提及,重新再看了看:“很好啊。主题积极向上,暗含着讴歌火红的时代,又很有火热的革命激情。是首好诗作!” 阎解放笑了笑,继续请求:“这首诗,能不能尽快发表在您的杂志里?” 邵敬文思考片刻,同意了下来:“可以。” 周蓉见阎解放特意推荐弟弟周秉昆的诗作,已经很感动了。 又见他直接请求尽快发表在杂志上,她更是觉得他做事考虑得周密——为了更好地鼓励周秉昆。 “这首诗,是周蓉的弟弟,十四岁的周秉昆同学写的。”阎解放看着邵敬文说,“我觉得秉昆同学外表沉闷,但内心火热。对于文化事业,我认为他有很广阔的空间。” 听着他的话,邵敬文再看看那首诗作,不住地点头:“要是你这么说,这个周秉昆还真是个好苗子。” 说完,他再看了看旁边的周蓉。 “呃,我弟弟的确很喜爱文学。”她配合着说,虽然不明白阎解放为什么要这样做。 “嗯。好!就按你说的办!”邵敬文看向阎解放,“小阎真是个心胸坦荡的好小伙子!” “谢谢邵老师!”阎解放开心地说。 接下来,邵敬文和阎解放,再对诗作的细节进行商讨、修改、修正。 看看时间差不多,邵敬文发出邀请:“小阎,周蓉,中午就在我们的单位食堂吃饭。” 阎解放也不客气,痛快地答应了下来。 报社的食堂不算大,但也有百十人来就餐。 饭菜很简单,白菜炒胡萝卜、白菜炖豆腐、海带汤。另外就是米饭、馒头,也有其它主食,比如花卷、窝头、贴饼子。 吃了午饭,三人回到小会议室,继续对诗作进行探讨。 最终确认了下来,邵敬文和阎解放都觉得满意了。 邵敬文把小本子放在一边,继续问:“小阎,要是这样的话,这些诗作的稿费,应该发给谁呢?” 周蓉刚要说“都给解放哥就行”,却见阎解放低下声来,对邵敬文说:“邵老师,这稿费我们都不要了。” “嗯?这怎么行!”邵敬文觉得诧异。 “您,您能不能帮个忙,就用这些稿费当做,当做……,给周家的一位亲戚,在报社安排个工作?”阎解放难为情地红了脸。 他的意思很明显:是想用那些稿费,买些烟酒什么的,来办成“这位亲戚”的事。 “呃,”邵敬文觉得诧异,眼神在阎解放和周蓉两人的身上,来回扫视着。 “一个女孩子,叫做郑娟。”阎解放镇定地说着,“您别担心,也不用太为难她的编制问题。 因为她的文化水平不高,我们只想她能够进报社的后勤部门,哪怕是临时工也行。” 周蓉坐在旁边听着,只觉得自己的心脏,很紧张地“噗通、噗通”地使劲跳着。 扶了扶眼镜,邵敬文看着阎解放:“小阎,你怎么会为她这么着急呢?” 暗呼口气,阎解放真诚地说:“她家生活贫困,但毫无怨言地照顾老母亲个盲目的弟弟。郑娟是周家的好友,周秉坤很想帮到她。因此,我就冒昧地向您提出这个请求。” 点点头,邵敬文沉默了一会儿,再询问:“你刚才说,郑娟是周家的亲戚,还是……” “是我的同学,我们一直处得很好。”周蓉稳住了心神,镇定地说,“她本来品学兼优,可她母亲无法独自支撑生活的重担,她还有一个盲目的弟弟。因为这些,她才造成的退学。” 邵敬文慨叹一声,仰着头思索起来。 周蓉紧张地看看他,再看向阎解放。 对她略微点点头,阎解放示意她不用担心。因为他知道:邵敬文是一位正直的、有能力处理各项看起来很复杂事务的好人。 果然,沉默了很长时间后,邵敬文默默地点点头。 “邵老师,给您添麻烦了。”阎解放带着歉意和谢意说。 “如果能够帮到她,就等于是救了她一家三口。”周蓉还是带着急切的语气说。 “嗯,我会想办法的。”邵敬文暗呼口气说。 周蓉还想再说什么,被阎解放拦下了。 “那好,邵老师,我们就不多打扰您了。”阎解放站起身你来,准备告辞了。 第(2/3)页